注意:以下所總結的答題思路步驟僅為一般規律,在考試組織答案時要根據材料并視題目分值,選擇思路中的所有步驟或其中幾個步驟。
1. 直接式設問(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設問直接,回答也直接,一般在書本上找到答案。
2. 材料說明、反映了什么?(體現了哪些觀點? )
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上述材料說明(表明)了什么?”或“上述材料反映(體現)了什么?”等,多用于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和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
解答對策:
先回答出材料本身講述的是什么問題;再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回答這個問題的實質,即通過什么反映了什么。
基本思路:現象本質
①材料本身說明的問題是什么?
②透過材料的現象揭示的本質問題或觀點是什么?(直接對應+適度發散:視分值而定。組織答案時,往往是這種現象或行為的意義:怎樣做)
3. 啟示(告訴.. .道理、體現了哪些觀點)、 警示
基本思路
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談談你的體會”或“這件事對你有什么啟發”等,重點是考查考生能否從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得出體會,受到啟迪。
解題對策
啟示是從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經驗、教訓,而警示則側重于從反方面行為中認識其危害并應吸取的教訓,其語言表述多為“應.....”,有部分題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礎上回答出怎樣學習好的或摒棄壞的(針對材料中得到的經驗、教訓,應怎么
做?)。
4. 結合材料,談理解、認識、感悟、感想、體會
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對上述材料如何理解(認識)”,“談談你對某某問題的認識(理解)”,或“談談為什么要怎樣”等,重點是考查考生全面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對問題思考的深度。
解題對策:先對材料進行分層并概括出每一層的意思,明確它屬于哪個問題(即“是什么” ),然后結合課本內容回答出“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即“為什么”)、“怎樣解決這樣的問題”(即“怎么做”)。在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時,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充分聯系教材,思維要發散,角度要多樣。
基本思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思路具體如何展開,應以教材知識為依據,不宜生搬硬套。)
①是什么:現象+本質(材料說明什么問題)
②為什么:原因+意義
③怎樣做:分清角度—— 國家、社會、公民、經濟活動參與者、青少年...... (要點的組織視分值的多少而定)
5. 談作用、影響、意義意義型的設問有“積極影響”、“經濟、 政治意義”、 “意義”等。
【基本思路】“意義型”主要是針對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義來設問。回答這種設問的題目時,首先要明確有經濟意義、政治意義、社會意義,還有對個人、國家、社會的意義。答案要點要緊緊結合所學的知識點和題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有些題目作答時必須結合黨和國家提出的最新精神及從現實意義角度考慮。這類題目可以套用“有利于.......的需要”“促進......”“推動……”等。
6. 簡要說明....這樣做的道理?為什么要樣做(說)?(理由)
【解題方法】
一般情況下要回答:“這樣說(做)”的依據、意義(重要性)、 必要性等,有時也要回答不這樣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應由近及遠、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間接、有秩序、有條理地展開說明。
【基本思路】
是什么?為什么?( 一般答題時側重于為什么)①是什么:材料中的具體做法 (多用于進行設問轉移)
②為什么:原因 +意義或不這樣做的危害
7. 怎樣解決…問題,避免…...現象,或提出.....對策,為...提議?
【基本思路】
首先要明確所提建議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然后從以下兩個方面去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①分清對象(即給誰提合理化建議,由誰來解決這樣的問題):國家、 政府(社會)、青少年(個人)②怎樣解決:注意建議的角度(如國家、政府、社會、公民個人,政治、經濟、文化,或教育、道德、法律等不同方面)和所提建議的可行性。
8. 行為評析
【基本思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
【步驟】
(1)找準行為
(2)行為定性(一般從法和德的角度進行評價定性)
(3)尋找依據(不正確行為:違反了什么法律、原則、沒有行使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 ;正確行為:符合哪些法律、原則、行使哪些權利、履行哪些義務...)
(4)后果(正確行為帶來的影響;不正確的行為帶來的危害)
(5)應該怎樣做
①單個人物(或一類人物)單一行為評析;
②單個人物(多種行為)或多個人物(多種行為)評析。【基本思路】
側重是什么、為什么。
【步驟】
仔細閱讀題干,找準、找全行為和人物;
針對每種行為進行具體行為定性,說明依據點到為止。
9. 青少年應怎么做?
這類題目的設問一般是作為中學生,面對某某問題你應該怎么辦(怎么做),“你怎樣用實際行動來應對某某問題”或“你打算怎樣去做”等。
解答此類題目應把握兩個方面:
一是在思想 上樹立什么理想(觀念、意識或精神) ;
二是在行動上具體有哪些做法。
下面為幾種常見的模式:
①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②觀念(意識)+行動(宣傳+具體行動):( 一般針對某一領域的建設,如環保、誠信、節約型社會等說明怎樣做時,可用此思路)
③樹立遠大理想,正確樹立成才目標,肩負歷史使命;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和發揚....精神(艱苦奮斗、創新精神、科學精神等),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實踐能力,增強體質,磨礪意志,將來為.... (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家鄉、現代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10. 說服、 教育、出謀劃策或幫助....
①說服、教育、出謀劃策
【基本思路】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指出錯誤是什么?說明為什么錯?應該怎樣做?
②幫助....
【基本思路】
指出錯誤;說明為什么錯(即理由);應該怎樣做;具體幫助行動,即行為影響。
11. 舉例或舉措
【基本思路】
兩者側重點略有不同。
①列舉實例
應具體、有效、符合實際:忌空洞、泛泛而談。
②舉措
側重于國家、政府、社會的大政方針、戰略部署、措施做法。
本站之信息均來自互聯網收集,經本站整理而成。目的為方便廣大網友查找及閱讀。
本站所提供的信息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已盡力確保該信息是準確、完整及最新的。就該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或對特定用途的適合性而言,本網站不作明示或暗示的保證或呈述。因該信息或依賴該信息之任何部分或全部所致的任何損失,本網站概不負責。
?2024-2025學年人教版八(上)歷史期末百校聯考卷12-24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上)歷史期末百校聯考卷12-24
?道法常考的10種主觀題解題技巧07-02
?中考歷史同類知識歸納比較05-17
?2023中考政治核心考點(必備)05-13
?如何讀懂課本中的歷史配圖05-12
?《世界史》常考易錯知識點04-06
?初中歷史重要時間與重大事件一覽表04-04
?八年級上冊生物考點梳理04-01
?道法考試中典型題之答題思路03-31
?道法考試中典型題之答題方法03-31
?2023中考地理必會問題歸納整理03-31
?七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人教版)03-28
?八年級生物上冊知識點(人教版)03-28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下)03-24
?九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上)03-24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下)03-24
?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上)03-24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下)03-24
?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知識思維導圖(上)03-24
初中會考對于初中生而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堪稱學習生涯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不僅是一次對初中階段學習成果的深度總結與檢驗,更是決定學生能否順利晉級至高中階段學習的關鍵環節。